这也太乐观了吧…… | 财务自由实证 #30
财务自由一直是我个人优先级最高的财务目标,从懵懵懂懂到制定具体的财务计划,再到如今渐渐靠近终点,已经走了五六年。
为了能够更加透明、中立地证实普通人财务自由的可能性,从 2019 年开始我决定公开自己的财务进度,成为这个系列内容——财务自由实证。
这个阶段的目标——工资理财实现财务自由。不追求大富大贵,但求能够不再纠结生计这些琐碎问题,在重大选择面前获得更多的人生选项,不再瞻前顾后。
有兴趣参考这个实证的朋友建议先看看之前的引导篇,制定你自己的财务自由计划、和我一起财务自由。这里还有两个资源对于大家理解实证会有很大帮助。
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 30 岁前积累 500 万人民币金融资产, 根据资本市场的历史收益情况,这笔钱对我来说大致可以每年产生 50 万的“睡后收入”,足够支撑我选择自己想要但收入也许没那么稳定的理想生活。(大家可以参考我的思考和感悟,但不一定要参考“我”的目标,找到“你”的目标。建议以家庭年度开支的 10 倍或者年度工资收入的 10 倍最为最初目标,这足够自由了)
我的财务自由之路大事年表:
2017 年,计划正式开始,同年获得家人的认可和支持;
2018 年,A 股熊市大跌,出现“钻石坑”机会;
2019 年,开始财务自由公开实证(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系列);
2020 年,新冠股灾,自由之路上的又一个关键机会;
今年,自由目标基本达成,开始向新的节奏过渡……
实证账户更新
当前财务自由计划完成度 92.7%(当前资产 ÷ 目标资产)
新的工具
每个财务自由方法都有同一个假设——把本金拿去投资,然后每年变现不超过某一个比例,这笔钱就可以永远花不完。比如被应用最广的 4% 法则,每年变现投资的不超过 4%,这笔钱就可以花上一辈子(考虑过通胀了)。
但理论上的计划放到实践中总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未知。比如美国也有人回测过,应用 4% 法则,又碰巧是在 1929 年、1965 年或者 2000 年财务自由开始退休,没赶上之前的市场大涨,却上来就经历了泡沫破裂的全过程,财务自由还是可能失败的 ↓
计划赶不上变化。
所以我就一直关心一件事儿,跟踪哪些数据可以帮我们提早发现这些不利趋势,让自由之路走得更稳妥一些呢?
而且最好简单可行,别太复杂,这样同在自由路上的小伙伴们也能拿去参考。
后来我想到,既然财务自由的本质就是投资收益长期跑赢家庭开支,以确保财富源源不绝,那只要我们保持跟踪「累积家庭开支」和「累积投资收益」的曲线,关注两条线的趋势变化,不就能有个很直观的预期了(参见上一期实证)
我原计划是打算从现在开始跟踪记录的。
但慢着,后来我突然就想到,这些数据过去这些年给大家分享财务自由实证时我不一直都在记录嘛,何必等以后呢。而且我也特别好奇过去这几年的曲线画出来大概会是什么样子的。
所以折腾了一上午,我画出了下面这张图 ↓
这……也太乐观了吧?开始实证时我的本金才攒到 230 万,不到进度的一半,但即使是这样投资收益依然遥遥领先于生活开销,几乎是 3 倍?
我想了想觉得可能是实证正好赶上了一波大行情,却没经历过熊市考验。所以又手动补上了 2018 年熊市期间的数据(来自手头的零散数据,会有误差,所以我是按照最差情况估计的)
结果投资收益还是大幅跑赢了…… 18 年初总资产略低于 200 万,随后就完整经历了 2018 年的熊市,再加上今年上半年持有的基金回调,结果投资收益还是跑赢了。
然后我才想到,200 万,这不正好就是过去这些年我们家年度开销的大约 10 倍?投资收益率又在 10% 以上,这不机缘巧合其实早就满足了财务自由标准。
再加上这些年我们一直在不断投入,又赶上几次熊市抄底,收益大幅跑赢开销本就是情理之中。
我们一直以为自己在追寻财务自由的路上,而事后回头看才发现,财务上,可能我们早就自由了,只是我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以前我总和大伙说,“财务自由的门槛没有以为的那么高”,结果没想到自己也是身在局中,也还是高估了这个门槛。是思维方式决定了我们看到的世界。
那现在我们本金多出了至少一倍,家庭开销却还和前几年差不多,我们还依然继续在工作积累。未来,还是很乐观的。
……
另外,平时常有小伙伴感慨说,记账记完就扔那了,记了最后也没用上。
但你看,我这不就用上了嘛。当我们的思维方式发生改变时,过去积累下的数据可以带我们重新经历一遍曾经的世界:
没有数据,经历过一次就结束了。
有了数据,每次认知进化我们都可以回去重新“活”一次,经历也能带来复利。
数据最后总会用上的,如果没用上,那就是一定还没到“最后”
强行再安利一波~